中国应以“开放”应对美国“关门”的留学政策
日期:2019-05-28 15:50 责任编辑:admin
中国应以“开放”应对美国“关门”的留学政策
对于美国某些人的“关门”言行,中国人也应有冷静的认识:一方面,我们有理由对这种莫名其妙的排斥、歧视表示反对、愤怒和抗争;另一方面,我们也不应因此故步自封,放弃出国留学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。
对于美国某些人的“关门”言行,中国人也应有冷静的认识:一方面,我们有理由对这种莫名其妙的排斥、歧视表示反对、愤怒和抗争;另一方面,我们也不应因此故步自封,放弃出国留学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。
改革开放是近年来中国高速发展的前提和保证,“引进来、走出去”和“吸收一切有益的外来知识”,则是“开放”的关键。面对“关门”的刁难,我们非但不能就此“闭关自修”,相反,更应抓住一切契机,理直气壮地继续“走出去、引进来”,唯如此,中国才能在一片“关门”声中继续屹立于全球发展的潮头,才能让“关门论者”的如意算盘归于一场空。
“抽刀断水水更流”。还应特别指出的是,通过留学学习国外先进知识、技术,并非什么“阴谋”,中国成批赴海外留学的第一批留学生——同治十一年(1872年)开始的“容闳幼童留美计划”,其目的也正是学习海外先进的自然科学、社会科学知识,归国为中国的建设、发展服务,并由此诞生了詹天佑、唐绍仪、刘玉麟等一批各领域英才,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、对中美关系,都起到了积极作用。用“小动作”阻遏这种正大光明、包括历史上的美国在内各国都在进行的文化间的交流、融合,是没有道理的,也注定是徒劳的。
自19世纪末以来,美国官方和民间许多有识之士就努力在中国推广近代教育,一战后更将归还中国的“庚子赔款”用于在华办学,这些措施虽有复杂的动机在推动,但客观上增进了两国间友谊,也让中美两个当事国双双获利,许多“红利”让两国的后来人托荫至今。
如今,美国政府囿于单边、狭隘的考量改弦更张,受到了各方的反对。其“关门”政策将只能是抽刀断水自伤身,却不能从根本上阻止中国谋求产业升级、科技进步的步伐——因为那原本就是包括中美两国在内,世界上每个国家所理应享有的基本发展权。